智慧科技 × 高齡共生 × 創新照護模式的未來實踐藍圖
2025年3月28日,由社團法人亞洲華人醫務管理交流學會主辦的「2025健康照護產業數位健康創新設計人才培育計畫」系列論壇,以「智慧科技,高齡共生:迎向未來的創新照護」為主題,於台北隆重舉行。本次論壇聚焦智慧照護科技、高齡照護政策、數位健康產業與跨域整合應用,邀請來自政府機關、醫療照護機構、學術單位與科技產業的六位專家學者擔任講者,分享最新政策脈動與實務應用成果,並共同思索面對高齡化浪潮的創新解方。
本學會理事長李彥賢醫師亦應邀擔任專題講者,發表「智慧健康整合優化高齡社區照護模式」演講,分享本會在實務場域導入智慧照護工具、結合健康量測、社區服務與高齡照護系統的經驗,並說明學會如何在參與國家衛生研究院專案期間,以有限的資源完成可操作、可擴展的高齡照護模型,展現學會在整合科技與在地照護系統的行動力,獲得現場專家與主管機關代表的高度肯定與正面回饋。
整合觀點:智慧照護的核心關鍵與未來展望
本次論壇主題雖多元,但聚焦的核心可歸納為三個方向:
1️⃣ 科技導入高齡照護,從「輔助」轉向「核心架構」
隨著高齡人口快速成長,傳統的人力照護模式已難以因應多樣化且日益複雜的長照需求。與會講者一致強調,未來的照護模式,必須建立在科技支撐下的可擴展系統架構,包括:
-
AI 健康數據分析與預警
-
智慧穿戴與遠距監測系統
-
數位平台整合照護人力與資源 透過智慧科技的導入,不僅提升了效率與照護品質,也有助於長照服務的標準化與個別化並存。
2️⃣ 政策驅動產業落地,推動跨部門協作
衛福部長照司強調,目前政府推動的長照政策3.0版本已逐步聚焦在科技導入、社區整合與創新服務模式建構。論壇中亦指出,政策需能夠驅動產業動能,同時回應第一線照護端的實際困境,因此制度的設計應更彈性、更強調「場域驗證」、「橫向連結」與「產業協作」。
3️⃣ 跨域整合與場域實證成為推動關鍵
學界與業界多位講者指出,照護服務創新不能只停留在技術開發,更要貼近現場需求,透過「使用者導向設計」及「場域驗證回饋機制」,才能形成穩健可持續的照護模式。而這也正是中小型單位能發揮創意與彈性的空間所在。
學會亮點分享:有限資源下的整合實踐與智慧應用
李彥賢理事長於演講中指出,學會參與的國衛院專案中,聚焦於智慧健康量測工具與社區照護服務的串接應用,具體做法包括:
-
建立可攜式AI健康偵測流程,針對長者身心狀態提供初步風險評估
-
結合量測數據與照護建議,串連社區資源做即時服務轉介
-
設計友善介面及簡化操作流程,提升長者與家屬的使用意願
-
培訓在地照護人員協助操作與判讀,提高落地率與服務接受度
這樣的系統性應用在經費、人力資源有限的條件下完成,展現了高度整合能力與執行力,也讓與會學者對本學會的務實精神與執行成果印象深刻,紛紛給予鼓勵與肯定。
結語:共創智慧高齡社會,我們在行動
面對快速到來的超高齡社會,單靠政府推動或科技創新已無法全面因應,唯有透過跨領域協作、實務導入與場域檢證,才能打造真正符合社會需求的創新照護模式。
本學會將持續秉持實證導向、整合思維與在地關懷的核心理念,持續參與智慧照護系統的設計與推廣,並期望與更多產官學界夥伴攜手共進,實現一個科技有溫度、照護有深度的永續高齡社會。